虛擬資產 | 如何定義及監管?從「虛擬資產政策宣言」說起
【虛擬資產】2022年10月31日,香港政府發表《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》,闡述港府對虛擬資產在香港發展的願景、立場,及政策上的方針。我們透過這份虛擬資產政策宣言,能理解到香港政府對虛擬資產的在港發展,普遍持歡迎態度。正如宣言的開首所言:
「…隨著虛擬資產進入Web 3.0和元宇宙領域所帶來的未來機遇,我們認為虛擬資產在市場上已變得不可或缺。政府現正與金融監管機構締造便利的環境,促進香港虛擬資產行業得以可持續和負責任地發展。」
要趕上這波由 Web3 帶動,關於虛擬資產的金融熱潮,就必須對虛擬資產本身有足夠了解。這篇文章會從虛擬資產的定義開始說起,並介紹不同種類的虛擬資產,讓大家由淺入深,認識這片金融科技的最新領域。
虛擬資產的定義
虛擬資產(virtual asset)在定義上,是指能夠以數碼方式用作交易、轉帳、支付以至投資的價值代表(representation)。以近年備受關注的虛擬貨幣為例,像比特幣及以太幣這一類加密貨幣,就是因為它能夠在特定環境下作支付與交易等用途,而被視為虛擬資產的一種。
非同質化代幣(Non-Fungible Token,縮寫為 NFT)在近年十分流行。不同類型的內容,由一張圖片、一段文字、一首音樂,以至一個角色頭像及一塊虛擬世界的土地,均被人製作成 NFT, 並當作資產加以買賣。在如此趨勢下,虛擬資產的類型變得更為多元化,定義上也超脫了以往只侷限於虛擬貨幣的想像。
虛擬資產的種類
如前文所言,只要一個物件能夠以數碼形式被交易和買賣,在定義上就能夠被歸類為虛擬資產。若以此定義去區分虛擬資產的種類的話,就會出現數之不盡的可能性。所以當我們談論虛擬資產的種類的時候,一般會在技術與金融的範疇上去討論。
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曾發表網誌文章1,以「同質化代幣」與「非同質化代幣」這兩大類別,去區分虛擬資產的種類。
「同質化代幣」:每個代幣都具有同質性,最為人熟悉的例子就是加密貨幣。每一枚代幣都具備同等的價值,因此可以作為貨幣去交易及使用。透過背後的分散式賬本技術(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,縮寫為 DLT),交易這些代幣將不再像傳統貸幣般有時間與地域等的限制。
「非同質化代幣」:作為非同質性的代幣,其最大用途在於以 DLT 技術證明了每一枚 NFT 均是獨一無二,成為不可替代的數碼身份。在金融市場上,可利用NFT的非同質性,將代幣作為智能交易合約去使用,提高交易效率。
虛擬資產在香港的發展
認識了何謂虛擬資產後,接下來我們將展望虛擬資產在香港的發展。回顧 10月發表的《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》,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政府將在以下幾方面,推動虛擬資產發展。
監管: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中,政府提到將會「致力為訂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展開工作」。12月 7 日,立法會三讀通過《2022 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(修訂)條例草案》,正式訂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,並將於 2023 年 6 月 1 日生效。屆時若要經營虛擬資產交易所,必須先向證監會申領牌照。
試驗計劃:在加強對虛擬資產監管的同時,政府亦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中提出多項試驗計劃,以「測試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效益,並嘗試把有關技術進一步應用於金融市場」。試驗計劃包括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發行NFT、將綠色債券代幣化,以及發行數碼港元。
對代幣化資產的產權合法性持開放態度:除了上述與虛擬資產有關的試驗計劃外,政府也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中,特別提及代幣化資產的產權合法性。宣言提到,「政府對於日後檢討代幣化資產的產權和智能合約的合法性,抱持開放態度,以便為代幣化資產的產權提供穩健的法律基礎」。
虛擬資產投資:若想要投資虛擬資產的話,除了直接買賣虛擬貨幣及NFT外,亦可以透過交易虛擬資產期貨ETF,作為一種間接投資的選擇。同樣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中,就提到「對於可否在香港引入虛擬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(“ETF”),政府抱持歡迎態度」。隨後亦有虛擬資產期貨ETF,開始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和買賣。
結語:虛擬資產發展是大勢所趨
虛擬資產在香港的發展,在香港政府加入推動下,相信將會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一大趨勢。ZA 也樂於迎接這一股潮流,在 2022 年 11 月宣佈計劃將旗下產品「ZA Coin」獎賞計劃代幣化,探索以區塊鏈形式升級現有制度。
此舉希望能讓用戶在安全的虛擬世界中有享受更好體驗,得到更多獎賞。與此同時,亦希望能促進及拓展本地虛擬資產的應用,推動香港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。
以新科技不斷為用戶帶來更好體驗—這就是 ZA 發展 Web3 與虛擬資產的初心。
1https://www.fso.gov.hk/chi/blog/blog20221113.htm